悼亡诗三首 其一

荏苒冬春谢,寒暑忽流易。
之子归穷泉,重壤永幽隔。
私怀谁克从,淹留亦何益。
黾勉恭朝命,回心反初役。
望庐思其人,入室想所历。
帏屏无仿佛,翰墨有馀迹。
流芳未及歇,遗挂犹在壁。
怅恍如或存,回遑忡惊惕。
如彼翰林鸟,双栖一朝祇。
如彼游川鱼,比目中路析。
春风缘隙来,晨溜承檐滴。
寝息何时忘,沈忧日盈积。
庶几有时衰,庄缶犹可击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亡妻的作品,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。

开头用季节变换(冬去春来)暗示时间流逝,带出妻子去世后阴阳两隔的痛苦。作者在"该不该继续当官"的矛盾中挣扎,最终决定回到工作岗位,但回到家看到妻子用过的物品(屏风、笔墨、墙上遗物),恍惚间觉得她还在身边。这里用"翰林鸟双飞变独栖"、"比目鱼被迫分离"的比喻,形象表现了夫妻被迫分离的痛楚。

最动人的是最后几句:春风从门缝吹进来,屋檐的晨露滴答作响——这些日常细节原本该是夫妻共同感受的,现在却只有自己独对。作者说这种忧伤每天都在累积,只能希望时间能冲淡痛苦,像庄子丧妻后击缶而歌那样看开些。但字里行间透露的,其实是根本放不下的思念。

全诗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讲述着:他用妻子留下的物品、日常的生活场景、通俗的比喻,把那种"物是人非"的刺痛感写得特别真实。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平凡细节里流露的深情——不是嚎啕大哭,而是早上醒来发现枕头湿了的那种静默的悲伤。

潘岳

潘岳(公元247年~公元300年)即潘安,西晋著名文学家。字安仁,汉族,河南荥阳中牟(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)人,出生于河南巩县(今河南郑州巩义)。潘安之名始于杜甫《花底》诗“恐是潘安县,堪留卫玠车。”后世遂以潘安称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