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田居
携手踏莎行,微茫草径缺。
幽人兴未已,芒屦穿林樾。
村墟上暮烟,衣袂微风发。
遥寻钟磬音,远公庐暂歇。
乘兴复登高,东岭起明月。
皓色坠深潭,清光见毫发。
远树何苍苍,云峰忽出没。
盘礴夜转深,零露浸履袜。
幽人兴未已,芒屦穿林樾。
村墟上暮烟,衣袂微风发。
遥寻钟磬音,远公庐暂歇。
乘兴复登高,东岭起明月。
皓色坠深潭,清光见毫发。
远树何苍苍,云峰忽出没。
盘礴夜转深,零露浸履袜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夏日田居》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到夜晚的田园漫游图,充满了自然野趣和闲适心境。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:
1. 说走就走的夏日漫步 开头就像现代人约朋友散步一样随意,"携手踏莎行"写两人踩着野草小径出发。路径若隐若现("微茫"),鞋子("芒屦")穿过树荫,这些细节让画面立刻生动起来。
2. 黄昏的田园剪影 走到村庄时,炊烟升起("村墟上暮烟"),晚风轻拂衣袖,突然听到寺庙钟声,便顺路去僧人住处歇脚。这种随遇而安的闲适,正是现代人向往的慢生活。
3. 月夜登山奇遇 最精彩的是后半段登高赏月:月亮从东岭升起,银光直泻深潭,清澈得能照见发丝("清光见毫发")。远树苍茫,云中山峰时隐时现,就像一幅动态的水墨画。
4. 沉浸式的自然体验 结尾处夜深露重,露水打湿鞋袜也不在意。这种全身心投入自然的畅快,比现在人刷手机看风景照片要真切得多。
全诗妙在没有刻意抒情,只是用"脚步"串联景物:从草地到村庄,从寺庙到山岭,最后定格在月下深潭。这种"走到哪看到哪"的写法,反而传递出最纯粹的田园之乐。现代人读来,既能感受古人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,也能从中获得放松心灵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