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山水小景杂画四首 其四

盘盘苍山根,泉石如素练。
含风静复响,触石惊相溅。
竹回秋气来,松凉夏阴转。
山翁阅妙理,独立无人见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山水画卷,语言清新自然,读起来像在欣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。

开头四句写山石泉水:弯弯曲曲的青山脚下,泉水像白绸带一样流淌。风吹过时,水声时而安静时而响起;碰到石头时,水花突然飞溅,像被惊动了一样。这里用"素练"比喻泉水,既写出颜色又写出流动感,"惊"字让流水显得很有灵性。

中间两句写竹林松树:竹林间飘来秋天的凉意,松树的阴凉让人忘记夏天的炎热。这两句通过植物传递季节变化,竹林让人感到清爽,松树给人带来阴凉,不用直接说"舒服",但读着就能感受到那份惬意。

最后两句写山中隐士:一位老翁独自站在山中,静静体会着大自然的奥妙。这里的"妙理"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或人生真谛,"无人见"突出了隐士超然物外的境界,也暗示这种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

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电影:先给苍山泉水特写镜头,再切换到竹林松树的中景,最后定格在隐士的孤独身影上。通过动静结合(流水声与静立的老翁)、季节交融(秋气与夏阴),把山水之美和人生感悟完美融合,让人读后既看到美景,又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智慧。

傅若金

傅若金(1303—1342) 字与砺,一字汝砺,元代新喻官塘(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)人。少贫,学徒编席,受业范椁之门,游食百家,发愤读书,刻苦自学。后以布衣至京师,数日之间,词章传诵。虞集、揭傒斯称赏,以异才荐于朝廷。元顺帝三年(1335),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(今越南),当时情况复杂,若金应付自如,任务完成出色。安南馆宾以姬,若金却之去,并赋诗以言节操。欧阳玄赞其“以能诗名中国,以能使名远夷”。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,年四十而卒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