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栖子歌(曾居庐山,欲有事罗浮之行)

君在庐山知不群,有疑是鹤又是云。生死尘埃污不得,
眼前荣利徒纷纷。今日惠然来访我,酒榼书囊肩背荷。
拂除衣上饵烟霞,昨夜胥门宿蔡家。天然不饮亦不食,
抛名换姓觅不得。且向人间作酒仙,不肯将身生羽翼。
停形为饵天地根,世人皆死我独存。洗虑因吞清明箓,
世人皆贪我常足。栖子妙今道已成,手把玄枢心运冥。
能令鬼哭神效灵,身如飘风不可绊。朝游崆峒夕汗漫,
向来坐客犹未散。忽忆罗浮欲去时,遥指孤云作路岐。
海上仙游不可见,人间日落空桑枝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,充满仙风道骨的气息。我用大白话帮你解析:

1. 人物设定 主角"栖子"是庐山上的隐士,像鹤一样清高,像云一样自在。他不受世俗的生死观念束缚,对功名利禄完全无感,活得像神仙一样。

2. 生活状态 这位隐士来访时背着酒壶和书袋,衣服上还沾着山间的云雾。他不需要吃喝,连真名实姓都隐藏起来,宁愿在人间当个酒仙,也不愿成仙飞升。

3. 思想境界 他把自己当作天地的养料,看透生死("世人皆死我独存")。通过修炼达到精神满足("世人皆贪我常足"),已经掌握了道家玄妙,能通神灵。

4. 自由行踪 身体像风一样自由,早上在崆峒山,傍晚就能到远方。正和客人聊天时,突然想起要去罗浮山,指着孤云就准备出发。最后点出仙踪难寻,就像日落时的桑树枝,可望不可即。

全诗用飘逸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世外高人形象,表达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。最妙的是结尾,用"日落空桑枝"的意象,把这种飘渺的仙气定格成一幅唯美的画面。

皎然

僧皎然(730-799),俗姓谢,字清昼,湖州(浙江吴兴)人,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,唐代著名诗人、茶僧,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,在文学、佛学、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。与颜真卿、灵澈、陆羽等和诗,现存皎然470首诗。多为送别酬答之作。情调闲适,语言简淡。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《诗式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