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放下书本去种田的故事,字里行间透着对生活的无奈和自嘲。
开头两句"释卷趋南亩,霜风报穫时"像电影开场:主人公把书一扔,扛着锄头下地干活,等秋风吹起时才知道到了收获季节。这里用"霜风"这个冷飕飕的意象,暗示种地并不轻松。
三四句"不才谋事拙,寸禄及亲迟"是掏心窝子的话:承认自己没本事混官场,连微薄的俸禄都没法及时孝敬父母。这种坦诚的自我批评让人心疼,就像现代人说"我能力有限,让爸妈过上好日子太慢了"。
五六句"通塞终难问,短长今自知"更扎心:官场能不能混出头谁也说不准,但自己几斤几两现在总算明白了。这就像职场人终于认清现实,不再做升职加薪的白日梦。
最后两句突然画风一转:"何年得乘兴,闲趁逸人期"——哪天才能想干嘛就干嘛,和逍遥自在的人一起玩耍呢?这种向往自由的感叹,就像现代打工族幻想退休生活,透着对现实的逃避心理。
全诗妙在把读书人的面子撕得粉碎:种地不如人、当官没出路、养家都困难,最后只能做做白日梦。这种接地气的自黑,反而让读者觉得真实可爱。就像现在朋友圈里自嘲"打工人"的段子,苦中作乐才最动人。
方惟深
(1040—1122)宋兴化军莆田人,徙居长洲,字子通。方龟年子。早通经学,尤工于诗,为乡贡第一。后举进士不第,即弃去,躬耕田间,闲则读书。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,为兴化军助教。所为诗精诣警绝,甚为王安石所称赏。有《方秘校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