绛都春 社题咏徐虹亭双椿老屋

才人裙屐。
只一榻草庐,都成名迹。
息影树阴,念往尚书殷勤植。
桐花已占风流席。
又写入、枫江蓑笠。
竹垞高唱,迦陵续咏,墨华犹渍。
当日。
大科盛事,笑渔父、也入玉堂簪笔。
雅意钓游,久厌承明迟归楫。
西园东壁人谁识。
莫更问、城南城北。
只余第四桥边,一溪弄碧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绛都春 社题咏徐虹亭双椿老屋》是一首描绘和赞美一处自然风景与人文环境的词作。让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一下这首词的精髓和魅力。

首先,从词的上片开始看,“才人裙屐”描绘了此处环境优美,吸引了文人墨客的驻足,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和作品。“一榻草庐,都成名迹”说明这里虽然简朴,但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树荫下是休息的好地方,“念往尚书殷勤植”可能是指过去的某位高官也对这里的树木有特别的关爱和照料。而“桐花已占风流席”则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桐花盛开的景象,非常美丽。接下来提及“枫江蓑笠”,可能是在说这里接近江河湖泊,有着丰富的水资源。“竹垞高唱,迦陵续咏,墨华犹渍”进一步强调了这里文化底蕴深厚,既有竹子的高雅,又有文人在此吟诗唱和留下的美好记忆。

到了词的下片,“大科盛事”可能是在描述这里曾经举办过的大型活动或者盛会。“笑渔父、也入玉堂簪笔”可能是在说这里的渔夫也有着不俗的才华和文化修养。“雅意钓游”描述了人们在这里钓鱼游玩的雅致。“久厌承明迟归楫”可能是说长时间在这里游玩,忘记了回家的时间。“西园东壁人谁识”则透露出这里虽然美好,但了解它的人并不多。“莫更问、城南城北”意味着不要局限于地理位置的界限,应更广泛地欣赏和珍惜这里的美好。“只余第四桥边,一溪弄碧”作为结尾,再次强调了这里的自然美景,尤其是第四桥边那一抹碧绿的溪水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深意的比喻,赞美了徐虹亭双椿老屋这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。它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色,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是文人雅士流连忘返的好地方。整首词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让人读后仿佛置身其中,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