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园春 春草
才过冰霜,天涯雨润,挹染轻尘。
绕长堤曲岸,愁烟迷雾,故宫荒榭,怨绿凝云。
最是年年,送人南浦,一唱阳关黯断魂。
凄凉景,况邮亭去马,踏遍蹄痕。
青青。
不见王孙。
有几处江头泪未匀。
更碧砌闲来,香侵绫袜,瑶阶散步,色染罗裙。
低唤丫鬟,忙寻台榭,拔得柔苗种种新。
消清昼,共双双姊妹,赌向花茵。
绕长堤曲岸,愁烟迷雾,故宫荒榭,怨绿凝云。
最是年年,送人南浦,一唱阳关黯断魂。
凄凉景,况邮亭去马,踏遍蹄痕。
青青。
不见王孙。
有几处江头泪未匀。
更碧砌闲来,香侵绫袜,瑶阶散步,色染罗裙。
低唤丫鬟,忙寻台榭,拔得柔苗种种新。
消清昼,共双双姊妹,赌向花茵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沁园春·春草》用春草作为主线,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春日画卷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1. 春草的双重象征 上阕的春草是"愁的代言人":刚熬过冰霜的草,被春雨染绿,却缠绕在废弃的宫墙、送别的码头这些充满回忆的地方。特别是"阳关"(送别曲)和"马蹄印"的细节,让春草成了离别的见证者。
下阕笔锋一转,春草又变成"生活情趣的点缀":小姐们提着裙子在石阶上踏青,丫鬟们忙着移栽嫩草,少女们在草地上嬉戏打赌。这里的春草突然活泼起来,带着人间烟火气。
2. 时空的巧妙切换 上半部分像历史纪录片镜头:荒废的宫殿、古老的渡口、驿站马蹄,充满沧桑感。下半部分突然切换到生活小剧场:闺阁少女们采草嬉戏的特写镜头。这种时空跳跃让春草既承载历史厚重,又充满生活灵动。
3. 颜色的情绪魔法 全篇用"绿"色做情绪调色板:"怨绿"是带哀愁的暗绿,"泪未匀"是斑驳的湿绿,"色染罗裙"是明快的鲜绿。同一种颜色通过不同场景调配,自然过渡从忧郁到欢快的情绪变化。
最妙的是结尾:前文所有关于春草的愁绪,最终在少女们的嬉戏中消解。就像我们现代人,明明知道生活有苦涩,却依然能在春天里找到简单的快乐。这种"苦中作乐"的生命力,正是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