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台上忆吹箫(1982—1984年 新疆)
风啸疏枝,雪摧衰草,黯然还过清秋。
况一声珍重,恨满心头。
能怨青山遮断,荒漠远、客自难留。
凭残柳,何禁折损,怎系离愁?
愁愁。
自今往后,应目断天涯,尺素难投。
叹门前流水,焉得西流!
何处长缨千丈,悬白日、长照书楼?
诗吟苦,方求索时,不负同游。
况一声珍重,恨满心头。
能怨青山遮断,荒漠远、客自难留。
凭残柳,何禁折损,怎系离愁?
愁愁。
自今往后,应目断天涯,尺素难投。
叹门前流水,焉得西流!
何处长缨千丈,悬白日、长照书楼?
诗吟苦,方求索时,不负同游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新疆冬日离别时的愁绪,以及分别后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。
上片(前半部分): 开篇用"风啸疏枝,雪摧衰草"勾勒出新疆冬季的萧瑟景象,就像电影开场一个苍凉的镜头。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,连秋天都显得格外凄凉。"一声珍重"四个字突然把镜头转到离别场景,简单一句话就让人感受到分别时沉甸甸的心情。后几句用"青山遮断""荒漠远"这些西北特有的景物,形象地表现了距离带来的阻隔,就像被大山挡住了视线,荒凉的戈壁让远行的人更难停留。最后用折断的柳枝(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)来表达留不住离人的无奈。
下片(后半部分): 连续两个"愁"字像叹息声,直接点明主题。后面写分别后的日子:望断天涯也看不到友人踪影,连书信都难以送达。"门前流水"的比喻很巧妙,用"水不能倒流"来说明离别已成定局,无法挽回。接着突发奇想,希望能有千丈长的绳子拴住太阳("悬白日"),让阳光永远照着读书的地方,这个充满童趣的想象反而更凸显出对相聚时光的留恋。最后三句是自我安慰:虽然写诗很苦,但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,我们都没有辜负当年一起求学的情谊。
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: 1. 用西北特有的荒凉景物来烘托离愁,画面感极强 2. 把现代人的离别情怀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3. 在忧愁中仍保持着对理想的坚持,愁而不哀 4. "悬白日"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,给沉重的离愁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
就像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幅冬日的离别图,既有西北风雪的粗犷,又有友人分别的细腻情感,最后收笔时还带着对未来的期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