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夜见新月

一痕蟾光白昼残,空庭有人病未安。
暮禽辞树疑曙色,影落文窗移琅玕。
无聊尽日秋声聚,露重罗衣玉骨寒。
欲攀仙桂问月姊,老兔深藏不死丹。
仰天长啸夜气发,丝丝鬼雨逼雕阑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人在秋夜看到新月时的孤寂与遐想,充满了清冷、忧郁的意境。

开头"一痕蟾光"用月牙的微弱光芒暗示病人的虚弱状态,月光像白昼的残影般无力。病人独自躺在空荡的庭院,听到傍晚归巢的鸟鸣还以为是天亮了,这种错觉更显出他的恍惚与孤独。月光透过雕花窗棂,在竹影间移动,这个细节描写非常生动。

"秋声聚"三字巧妙地把各种秋天声响拟人化,仿佛它们故意聚集来打扰病人。夜露打湿了单薄的衣衫,连骨头都觉得寒冷,这种通感手法让寒意直透心底。病人想向月宫仙子求取仙药,却发现月宫里的玉兔把不死药藏起来了——这个想象既浪漫又带着无奈的幽默。

最后病人忍不住对夜空长啸,却发现回应他的是像鬼雨般阴冷的夜气,连雕花栏杆都透着寒意。全诗通过月光、秋声、夜露等意象层层递进,把病中人的脆弱、孤寂和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,结尾的"鬼雨"更给全诗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。

吴敬梓

吴敬梓(1701—1754年),字敏轩,一字文木,号粒民,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。汉族,安徽省全椒人。因家有“文木山房”,所以晚年自称“文木老人”,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,故又称“秦淮寓客”(现存吴敬梓手写《兰亭序》中盖有印章:“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”)。后卒于客中。著有《文木山房诗文集》十二卷(今存四卷)、《文木山房诗说》七卷(今存四十三则)、小说《儒林外史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