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邵氏园池

寂寞园林带夕晖,昔年曾此恋芳菲。
柳塘水煖鸳鸯浴,花径风酣蛱蝶飞。
蔓草拂衣人不剪,画梁无主燕空归。
洛阳池馆关兴废,我欲春山赋《采薇》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、如今荒废的园林,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。

前两句写眼前景象:夕阳下的园林显得寂寞冷清,但这里曾经是繁花似锦、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。这里用"带夕晖"暗示了衰败的迹象,就像夕阳虽然美丽但即将消逝。

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荒凉:曾经柳树环绕的池塘里,成对的鸳鸯在温暖的水中嬉戏;开满鲜花的小路上,蝴蝶在春风中翩翩起舞。而如今野草疯长没人修剪,画梁上的燕子归来却找不到主人。这里"鸳鸯浴"和"蛱蝶飞"都是充满生机的景象,与后文"人不剪""燕空归"形成强烈反差。

最后两句升华主题:洛阳的园林池馆见证着兴衰变迁(洛阳在古诗中常象征繁华易逝),面对春山美景,作者想效仿古代隐士伯夷、叔齐,通过创作《采薇》这样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境。这里《采薇》既指具体的诗篇,也暗含了避世隐居的意味。

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对比,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悟。作者没有直接说教,而是让读者通过园林的变化自己去体会人生哲理,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。

陈基

陈基(1314-1370),字敬初,台州临海(今属浙江)人,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(今属张家港市)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,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。元末大乱,群雄纷起,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,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,参其军事,张士诚称王,授内史之职,后迁学士院学士。军旅倥偬,飞书走檄多出其手。朱元璋平吴,爱其才,召之参与《元史》的纂修工作,书成后赐金而还,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。陈基能文善书,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。明史有传。著有《夷白斋稿》35卷,内诗1卷,文24卷,又外集诗、文各1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