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施舌(一名沙蛤)

尤物佳名托,依然住水乡。
死难逃越网,生只恋吴航(沙蛤产吴航者佳)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用西施舌(一种叫沙蛤的海鲜)来暗喻西施的命运,写得既巧妙又带点讽刺。

前两句说沙蛤虽然有个"西施"的美名,但本质上还是水里的贝壳,暗示西施虽然被捧为绝色美女,终究逃不过被人摆布的命运。就像现在网红被捧上神坛,本质上还是普通人。

后两句更绝:说沙蛤活着时喜欢待在吴地(暗指西施被献给吴王),死了也逃不过越人的渔网(暗指越国灭吴后西施结局)。用海鲜的命运来比喻美女的悲剧,就像现在说"打工人996逃不过资本家的压榨",既形象又扎心。

全诗最妙的是把海鲜和美女的命运糅在一起,表面写美食,实际写红颜薄命。就像现在网友用"社畜"自嘲,既幽默又心酸。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,让读者在吃海鲜时都能联想到历史典故,可见古人写诗的功力。

查慎行

查慎行(1650~1727) 清代诗人,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。初名嗣琏,字夏重,号查田;后改名慎行,字悔余,号他山,赐号烟波钓徒,晚年居于初白庵,所以又称查初白。海宁袁花(今属浙江)人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;特授翰林院编修,入直内廷。五十二年(1713),乞休归里,家居10余年。雍正四年(1726),因弟查嗣庭讪谤案,以家长失教获罪,被逮入京,次年放归,不久去世。查慎行诗学东坡、放翁,尝注苏诗。自朱彝尊去世后,为东南诗坛领袖。著有《他山诗钞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