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妇诗

石榴植前庭,绿叶摇缥青。
丹华灼烈烈,璀彩有光荣。
光荣晔流离,可以戏淑灵。
有鸟飞来集,拊翼以悲鸣。
悲鸣夫何为,丹华实不成。
拊心长叹息,无子当归宁。
有子月经天,无子若流星。
天月相终始,流星没无精。
栖迟失所宜,下与瓦石并。
忧怀从中来,叹息通鸡鸣。
反侧不能寐,逍遥于前庭。
踟蹰还入房,肃肃帷幕声。
搴帷更摄带,抚节弹鸣筝。
慷慨有馀音,要妙悲且清。
收泪长叹息,何以负神灵。
招摇待霜露,何必春夏成。
晚获为良实,愿君且安宁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以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口吻,通过石榴树、飞鸟等日常意象,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坚韧。

开篇用石榴树起兴:前院的石榴树枝叶青翠,红花灿烂耀眼。表面写石榴树的光彩夺目,实则暗喻女子曾经的美丽年华。"可以戏淑灵"暗示她曾拥有美好婚姻。但紧接着笔锋一转:一只悲鸣的飞鸟停在树上,因为石榴"华而不实"——就像她无法生育的处境。

第二段用天象作比:有孩子的女人像永恒运行的月亮,没孩子的自己则像转瞬即逝的流星。这个比喻生动展现了她因无法生育而被轻视的社会现实,就像瓦砾般被丈夫抛弃。

后三段层层递进描写她的失眠之夜:从庭院徘徊到回房辗转,从弹筝抒怀到泪湿衣襟。"招摇待霜露"是诗眼——她把自己比作晚熟的石榴,坚信即使错过花期,只要耐心等待霜露滋养,终能结出甜美的果实。最后"愿君且安宁"既是对丈夫的祝福,也透露出不卑不亢的尊严。

全诗妙在将弃妇之痛转化为生命力的歌唱。那些看似脆弱的意象——会悲鸣的鸟、夜晚的流星、带露的石榴,最终都凝聚成一种柔韧的力量。诗人用日常景物作喻,让读者看到:即使在被抛弃的绝境中,生命依然能找到自己的生长节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