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买舟过三峡作短歌

天地何曾有始终,四亿年前生蒙懵。
混沌激荡风雷吼,苍穹为之缺一口。
水火泻地流东南,扶桑十日浮海岚。
其年龙与野马奔下界,饮于川,一饮三千五百七万年。
委为土,化为石,石罅间尤千年赤。
驼象垂垂老,龟蛇森森俱生毛,祁猿巴猴讴童谣。
如今空山歌者谁,使我悄然不胜悲。
谣中归来意,客里久相违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以三峡地区的历史和自然景象为背景,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,展现了自然的变迁和人类的历史。

开头四句,诗人用宏大的视角来看待世界:“天地何曾有始终,四亿年前生蒙懵”,意思是说天地自古以来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,四亿年前的世界还是一片混沌,没有明确的形态。

“混沌激荡风雷吼,苍穹为之缺一口”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,混沌中的风雷轰鸣,似乎宇宙本身都为之裂开了一道口子。

接下来,“水火泻地流东南,扶桑十日浮海岚”描述的是自然的力和神的象征,水和火从东南方向奔涌而来,扶桑神木和十日的光辉在海面上浮现,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景象。

“其年龙与野马奔下界,饮于川,一饮三千五百七万年”意指龙和野马奔腾而来,它们在河流中畅饮,一饮就是三千五百万年,这是对自然时间和自然力量漫长历史的赞美。

“委为土,化为石,石罅间尤千年赤”讲述了自然界的变迁,龙和野马最终化为泥土和石头,而石头中的缝隙依然保留着红色的痕迹,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。

“驼象垂垂老,龟蛇森森俱生毛,祁猿巴猴讴童谣”描绘了自然界的生物,大象和骆驼渐渐老去,龟蛇身上的毛发更加茂密,猿猴和巴猴则在山林中唱起古老的歌谣,这里通过动物的衰老变迁,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。

最后两句,“如今空山歌者谁,使我悄然不胜悲”,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空山无人的感慨,他不禁感到悲伤,这里既有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忧虑,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。

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,表达了对自然界巨变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,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,也有对生命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