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驾经大慈照寺诗
玄风冠东户,内范轶西陵。大川开宝匣,福地下金绳。
绣栭高可映,画栱叠相承。日驭非难假,云师本易凭。
阳室疑停燧,阴轩类鉴冰。迥题飞星没,长楣宿露凝。
旌门曙光转,辇道夕云蒸。山只效灵物,水若荐休徵。
薄命叨恩纪,微躯窃自陵。优游徒可恃,周赉永难胜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皇帝驾临大慈照寺的盛大场景,通过华丽的寺庙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描写,展现了皇权的威严与佛教圣地的神圣。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:
第一部分(前六句)写寺庙的宏伟壮观。用"玄风"(深奥的佛理)和"内范"(寺内规范)显示寺庙的地位超越寻常。"宝匣""金绳"比喻寺庙如珍宝般珍贵。绣花梁柱高耸入云,彩绘斗拱层层叠叠,突显建筑的华丽精美。
第二部分(中间八句)描写昼夜交替时的寺庙景象。白天太阳仿佛触手可及,云彩似乎可以依靠;佛殿像永不熄灭的火炬,阴凉的走廊如冰镜般透亮。夜晚屋檐仿佛接住流星,门楣上凝结露珠。黎明时旌旗映着曙光,傍晚车驾道路云雾缭绕。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比喻让寺庙显得神秘而庄严。
第三部分(最后六句)表达诗人的谦卑感受。山神水灵都来显示祥瑞,诗人自谦地位卑微却蒙受皇恩,虽然生活优裕,但觉得难以报答这样的厚赐。这里通过个人感受的对比,反衬出皇恩浩荡。
全诗最精彩的是将静止的寺庙建筑写得灵动非凡,比如"飞星""宿露"等动态描写,让庄严的佛寺充满生机。诗人用"宝匣""金绳"等贵重物品作比,既体现对佛教的尊崇,也暗含对皇权庇护下寺庙繁荣的赞美。最后流露的惶恐心情,巧妙展现了臣子在皇权前的谦卑姿态。
卢思道
卢思道(公元531年-583年)字子行。范阳(今河北涿州)人。年轻时师事“北朝三才”之一邢劭(字子才),以才学重于当时,仕于北齐。齐宣王卒,朝臣各作挽歌10首,择善者用之,思道十得其八,时称“八米卢郎”。北齐末待诏文林馆。北周灭齐后入长安,官至散骑侍郎。一生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北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