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梦令 春晚

花似离颜红少。
梅学愁心酸早。
生怕子规声,啼绿庭前芳草。
春老。
春老,几树垂杨还袅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如梦令·春晚》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伤感情绪,读来像一幅褪色的水彩画。

上片开头用花和梅作比:春花像离人的脸,渐渐褪去红润;梅子学着愁苦的心,早早变得酸涩。这里把自然景物拟人化——不是花本身变少,而是看花人带着离别的愁绪,觉得花色黯淡;梅子未熟先酸,其实是人心里的酸楚投射到了景物上。这种写法让情感更鲜活。

"生怕子规声"一句最妙:子规鸟(杜鹃)的叫声在诗词中常代表哀愁,但这里作者"怕"的竟是鸟鸣会"啼绿"芳草——仿佛鸟儿的哀啼能给草地染上绿色。这看似不合常理,却透露出一种矛盾心理:既害怕听见哀愁的声音,又隐隐期待春天留得更久些。

下片反复咏叹"春老",像在自言自语。垂杨枝条还在风中轻摆,但"几树"二字暗示所剩不多。全词没有直接说思念或悲伤,但通过"离颜""愁心""生怕"这些词,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一种对春光流逝的无奈,和深藏心底的孤独感。

整首词像用景物在讲故事:花褪红、梅变酸、鸟鸣草绿、杨柳飘摇,每个画面都在悄悄说——春天要走了,而看春天的人,心里装着说不出的愁。

徐灿

徐灿(约1618-1698),字湘苹,又字明深、明霞,号深明,又号紫言(竹字头)。江南吴县(今苏州市西南)人。明末清初女词人、诗人、书画家,为“蕉园五子”之一。光禄丞徐子懋女,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。从夫宦游,封一品夫人。工诗,尤长于词学。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、兴亡之感。又善属文、精书画、所画仕女设色淡雅、笔法古秀、工净有度、得北宋人法,晚年画水墨观音、间作花草。著有《拙政园诗馀》三卷,诗集《拙政园诗集》二卷,凡诗二百四十六首,今皆存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