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回到海边家乡的温馨场景,以及他与亲友相聚、离别的复杂情感。
前两句写老人回到海边小村,高兴地与乡亲们团聚。"老来归鞅"指晚年卸下官职回归故里,"犹喜"二字直接表达了老人发自内心的喜悦。
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送别场景:当地官员设宴送行("汉守朱轓"指官员的车驾),酒杯斟满饯行酒。猿猴出洞的啼叫仿佛在哭泣,早开的梅花也在为远行的人送别。这里用猿啼和梅开两个自然意象,巧妙地烘托出离别的伤感。
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:虽然即将远行蓬莱仙境,但梦中魂灵仍会回到家乡的荔枝园。这既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,更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。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自然意象,展现了晚年归乡的喜悦、离别的惆怅以及对故土的思念,情感真挚动人。特别是"猿惊出洞""梅送行人"的拟人化描写,让整首诗充满画面感和感染力。
陈襄
(1017—1080)宋福州候官人,字述古,人称古灵先生。与陈烈、周希孟、郑穆友称“四先生”,倡理学。仁宗庆历二年进士。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,论青苗法不便,出知陈州、杭州。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、银台司兼侍读,判尚书都省。尝荐司马光、苏轼等三十三人。有《古灵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