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重山

秀立孤峰一点烟。
高台当落日、草芊绵。
平原碑坏不知年。
翻前志,于蔿事犹传。
景物暮萧然。
飞鸿云外堕,啄空田。
戍笳羌笛总惊眠。
携风袖,谁更拂清弦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寥的边塞黄昏图景,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历史感慨。

上片从视觉入手:一座孤峰笔直耸立,峰顶飘着一缕轻烟。夕阳西下时,高台周围野草茂密蔓延。这里曾经立着的石碑已经风化破损,连年代都难以辨认。但翻开地方志,还能找到当年于蔿(历史人物)的事迹记载——这些细节透露出时光流逝中,人事易改但历史记忆犹存。

下片转入听觉感受:暮色中的景物更显萧条,突然有飞鸿从云外坠落,在荒芜的田地里啄食。这时戍边的号角和羌笛声响起,惊醒了睡梦中的人。最后两句尤为动人:词人衣袖带着凉风,却再无人为他抚琴——这个细节既写实又象征,既表现孤独处境,又暗含知音难觅的怅惘。

全词像一组电影镜头,从孤峰、残碑到惊鸿、空田,最后落在无人共鸣的琴弦上。通过荒芜的边塞景象与断续的乐声,传递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怀,以及身处边关的孤寂心境。最妙的是"啄空田"这个动态描写,让整个静止的画面突然有了生命感,更反衬出环境的寂寥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