摸鱼子 题外姑母遗照后,附其幼子遗容共装
问生绡、连番画出,如何画得愁绪。碧云天外秋如水,中有飞仙归路。
仙不语。仙已在瑶台,十二珊珊步。披图认取。甚玉镜缘悭,金环梦冷,并作断肠谱。
前生恨。只结三年鸳侣。招魂还唱骚赋。未容仙果人间种,也被春风吹去。
留且住。空剩了、昙花小影熏香护。零烟断絮。潘鬓已星星,两般■■,付与玉箫诉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是作者为怀念已故的岳母和她的幼子而作,字里行间充满哀思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一、画中愁绪难描摹 开篇用"生绡"(白绢画布)起兴,说画家反复描摹也画不出逝者生前的愁容。用"碧云天外"比喻仙境,想象岳母已成仙飞升,但仙人不语,只能在画中辨认她的身影。"玉镜缘悭"指夫妻缘分短暂,"金环梦冷"暗喻母子情断,这些遗憾都化作令人心碎的回忆。
二、生命无常的慨叹 "三年鸳侣"指短暂的夫妻缘分,用屈原《招魂》的典故表达招不回亡魂的无奈。"仙果人间种"是美好比喻,说生命如珍贵的仙果,却被春风(暗指死亡)无情吹落。"昙花小影"的比喻尤为动人,把遗照比作转瞬即逝的昙花,只能靠熏香供奉来守护记忆。
三、岁月沉淀的哀伤 结尾用"潘鬓星星"(白发渐生)写自己年老,两个模糊字可能是"遗容",表示将画中母子的影像托付给玉箫来诉说哀思。全词把照片、回忆、想象交织,用"秋水""昙花""零烟"等易逝意象,形成绵长不绝的惆怅。
艺术特色在于:通篇用"画不能尽愁"的反衬手法,实际却通过飞仙、昙花等意象完成了更深层的描摹;把遗照实物与仙界幻想相结合,在虚实交错中拓展了悼亡的时空维度;最后以乐器作结,留下余韵,符合词体"要眇宜修"的特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