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海潮

飞帆来去,吟蛩断续,沉沉大地山河。
风卷暮潮,天浮暝色,芦边骤起渔歌。
良夜也蹉跎。
看迢迢银汉,云薄秋罗。
乱石纵横,依依杨柳自婆娑。
冰轮乍涌澄波。
对玲珑玉宇,明媚姮娥。
孤洁自怜,清辉共赏,分光此夜谁多。
无语奈天何。
漾琉璃、万顷潋滟相磨。
窥户徘徊,一天凉露静中过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江边的宁静画卷,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,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的交融。

上片:动态的秋夜江景 开篇用"飞帆""吟蛩"(蟋蟀鸣叫)勾勒出繁忙与静谧并存的黄昏:江面船只往来,虫声时断时续,暮色中的山河显得格外深沉。"风卷暮潮"三句如同电影镜头——晚风推着潮水,天色渐暗,芦苇荡突然传来渔歌,瞬间打破寂静,却又很快融入夜色。

"良夜也蹉跎"是情绪转折点:面对如此美好的夜晚,诗人却感到时光虚度。抬头望见银河如轻纱,乱石堆旁杨柳摇曳,这些景物越是恬淡,越反衬出他内心的怅惘。

下片:月光下的哲思 "冰轮"(月亮)升起后,画面转向空灵:月光洒在江面如碎银闪烁,天空澄澈得能看清月宫轮廓。诗人与明月对话:你(月亮)孤高清冷,我独自赏月,今夜谁分享的月光更多呢?这一问既浪漫又孤独。

结尾最耐人寻味:诗人沉默望天,看月光在万顷波涛上跳动,凉露无声降临。这个"静中过"的收束很妙——所有情绪最终化作夜露般的清凉,暗示着愁思被自然抚平,又带着淡淡的无奈。

全词亮点 1. 画面感极强:从黄昏到月升,有风声、虫鸣、渔歌、潮响,最后归于寂静,像一部有声的风景纪录片。 2. 情感藏在景中:表面写景,实则通过"蹉跎""自怜""无语"等词,流露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孤独的体悟。 3. 月亮的人格化:把月亮当作知己对话,这种"对影成三人"式的写法,让孤独有了诗意。

现代启示 古人面对自然时那种细腻的观察力和情感投射,在今天尤其珍贵。当我们被快节奏生活裹挟时,或许可以像词人一样,在某个夜晚停下来看看月亮与江水,让自然抚慰焦虑——这或许就是跨越千年的共鸣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