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明池 臬署寒夜展鹃红女史梅花画扇感赋

历历残更,沈沈深院,坐冷宫斋桦烛。檐雨滴、人声渐悄,又廊外、茶响将熟。

想外边、片片琼英,都解向、红板桥南堆簇。怅何计寻香,无聊展画,小检齐纨零幅。

遥忆粉娥调脂盝。恰和泪匀铅,忍寒皴绿。簪花格、红欹翠弱,没骨绘、神全韵足。

料霜毫、写欲成时,衬纤月如银,斜支臂玉。且吟弄空花,摩挲秋扇,也算探梅林麓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,作者在寒夜中展开了画有梅花的扇子,引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。

前景描绘

- 残更、深院:深夜,安安静静的院子。 - 桦烛:一种蜡烛,这里形容夜晚的光亮。 - 檐雨滴:雨点轻轻落在屋檐上,外界环境逐渐安静。 - 茶响将熟:茶水开始煮沸的声音,预示夜深人静。

思绪与想象

- 琼英:洁白的梅花,这里形容画面中的梅花。 - 红板桥南:想象中的场景,让人联想到梅花盛开的地方。 - 何计寻香:找不到梅花的香味,表达了对梅花的思念。 - 无聊展画:无聊中翻看画扇。

回忆过往

- 粉娥调脂盝:回忆某位女子(粉娥)精心调制胭脂的动作,这里形容女子精心描绘画面。 - 和泪匀铅,忍寒皴绿:女子在画扇上用心勾勒,泪水与铅笔混合,表现她的耐心和细致。

梅花之美

- 簪花格:梅花的形态逼真,花朵排列整齐。 - 没骨绘、神全韵足:绘画技巧高超,梅花的神韵和意境都很完美。

写画过程

- 霜毫、写欲成时:作者正在描绘画面,灯光映衬下显得格外美。 - 衬纤月如银,斜支臂玉:灯光如银月,女子轻支着手臂,专心绘画。 - 且吟弄空花,摩挲秋扇:此时作者在欣赏着画扇,轻抚扇面,好像在品味画中的空灵意境。 - 也算探梅林麓:借着这幅画,仿佛亲临梅花林,体验了一番探梅的情趣。

整首诗词通过对夜晚、梅花画扇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梅花的深深喜爱。同时,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和对自然美的追求。

陈维崧

陈维崧(1625~1682)清代词人、骈文作家。字其年,号迦陵。宜兴(今属江苏)人。清初诸生,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。54岁时参与修纂《明史》,4年后卒于任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