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字经·乐闲

百年浑似醉 ,满怀都是春。高卧东山一片云。嗔,是非拂面尘,消磨尽,古今无限人。

译文及注释

百年浑似醉 ,满怀都是春。高卧东山一片云。嗔(chēn),是非拂面尘,消磨(mó)尽,古今无限人。
百年岁月浑浑然好似醉酒,可是心怀仍一片阳春,高高仰卧东山像那悠悠白云。可恨那人间是非像扑面的飞 尘,消磨掉古今多少有志人。
百年:一生。浑:全,都。高卧东山:用东晋谢安(安石)不仕隐居东山典故。后遂用以比喻隐居或隐居行径。东山,在浙江上虞县 西南。嗔:恼怒,怪怨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百年岁月浑浑然好似醉酒,可是心怀仍一片阳春,高高仰卧东山像那悠悠白云。可恨那人间是非像扑面的飞 尘,消磨掉古今多少有志人。

注释
百年:一生。
浑:全,都。
高卧东山:用东晋谢安(安石)不仕隐居东山典故。后遂用以比喻隐居或隐居行径。东山,在浙江上虞县 西南。
嗔:恼怒,怪怨。

赏析

此曲写作者远离是非的隐逸生活.。

“百年浑似醉 ,满怀都是春。” 分别浓缩宋苏轼《满庭芳》词“百年里,浑教是醉,三万六千场”和宋陈郁《未庵为吴应祥愉赋》“生意满怀都是春”句意。 表达了是非颠倒,贤愚不分的社会里,只有整个人生都保持醉态,才能免受气愤烦恼的干扰,醉醺醺地浑身觉得充满春意融融的温暖 。虽忘却尘世,却也抒发了隐居者对人间沧桑的感叹。

“高卧东山一片云 。”作者说要像东晋谢安那样高卧东山,如一片白云那样自由自在,无牵无挂地悠闲。表现了隐者的陶然自得、忘却尘世。(谢安在出仕之前曾经隐居会稽东山,朝廷屡征不起,事见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及《晋书》本传。)

“嗔,是非拂面尘,消磨尽,古今无限人。”笔锋突转,以下三句都写愤怒生气的事:隐居就为躲避是非,可是是非之风仍然拂面而来给 作者满脸抹上尘垢,让作者蒙受许多污蔑或屈辱,这种烦恼的纠缠,不知消磨尽古今多少人的身心健康 。作者难言的切身之感自然也隐含其中。

本首曲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,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,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,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 。末三句坦白直率地道出自己对古今世事沧桑的彻悟,大有看破红尘之意味,但在语气上,作者却将这样一种深沉的感悟以松脱、不屑的方式表现出来。虽题为“乐闲”,但让人感觉到一种深沉的人生悲欢。作者正是乐得悠闲,乐得百年如醉,但这种人为的“醉”因,正是因为痛苦太多,不堪承受,不得不消极回避的结果.因此作者也冷静的看到,官场上扑面而来的是非尘土,消磨了无数士人的激情和斗志,使他们先先后后走出来,高卧东山去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金字经·乐闲》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词。下面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为你分析:

首先,从整体来看,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、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。作者似乎想要传达一种远离纷扰、享受生活的态度。

“百年浑似醉”,这里的“百年”可以理解为人生,也可以理解为时间。“浑似醉”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,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大醉,一切都显得模糊而又迷离。这种表达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,看淡一切的态度。

“满怀都是春”,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状态。他的内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,充满了生机和活力。这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。

“高卧东山一片云”,东山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象征,代表了一个远离喧嚣,安静闲适的地方。“一片云”则表达了作者的逍遥和自在,他就像一片云,随意飘摇,无拘无束。

接下来的“嗔”,是生气或发怒的意思。这与前面的“乐闲”形成对比,似乎在暗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人生气或烦恼的事情。

“是非拂面尘”,这里的是非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纷争和纠葛。而“拂面尘”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纷争的淡漠和超脱,仿佛尘埃只能轻轻拂过面颊,不会留下任何痕迹。

最后,“消磨尽,古今无限人”,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。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,最终都会被时间消磨,消失在世界之中。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时间无情的认识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,热爱生活的态度。无论生活中有多少纷争和纠葛,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,享受生活的每一刻。

张可久

张可久(约1270~1348以后)字小山(一说名伯远,字可久,号小山)(《尧山堂外纪》);一说名张可久肖像(林晋生作)可久,字伯远,号小山(《词综》);又一说字仲远,号小山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,庆元(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)人,元朝重要散曲家,剧作家,与乔吉并称“双壁”,与张养浩合为“二张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