偃师道中

雨留茅店宿,晴渡太行西。
暮霭连村落,浮泥滑马蹄。
开窑新土屋,塌岸古河堤。
客路行人少,千山尚鼓鼙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太行山一带的见闻,通过日常细节展现战乱年代的艰辛与苍凉。

前两句用"雨留""晴渡"的对比,生动呈现旅途的不确定性——下雨时只能在茅草店歇脚,天晴才能继续赶路。这种天气变化带来的小波折,暗示着人生旅途的无奈。

中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:暮色中连片的村庄、泥泞打滑的马蹄、新建的土窑房、坍塌的旧河堤。这些画面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意义——新起的土屋代表民生艰难中的顽强,塌陷的古堤暗示着时代的衰败。特别是"浮泥滑马蹄"这个细节,让人仿佛看到马匹在泥泞中艰难前行的画面。

最后两句点明时代背景:路上行人稀少,远处山间却传来战鼓声。这种反差揭示出诗歌的核心——在看似平静的乡村景象背后,隐藏着战争的阴影。诗人没有直接写战争惨状,而是通过"尚鼓鼙"三个字,让读者自己想象战火对普通生活的侵蚀。

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朴素的语言记录平凡景物,却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沉的时代哀愁。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乡村照片,仔细看却能发现角落里暗藏的时代伤痕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,比直接描写战争更让人感受到乱世中普通人的无力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