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曲四章 其一

风萧萧兮秋气深,美人千里兮独沉吟。
望故乡兮何处?倚桂杆兮涕沾襟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,诗人独自一人,在异乡感到孤独哀愁的情景。让我们一步步来分析:

第一句“风萧萧兮秋气深”,这里的“萧萧”形容风声,给人一种冷清悲凉的感觉。秋天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思乡之情的季节,因而这里营造了一种深秋的凄凉氛围。

第二句“美人千里兮独沉吟”,“美人”在这里可能指思乡之情中的家乡或是远方的亲人。“千里”说明了距离的遥远,表达出诗人孤独无助的心情。诗人独自一人,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吟唱之中,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。

第三句“望故乡兮何处”,诗人抬头望向远方,心中渴望着回到家乡,但不知道故乡在何方。这里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。

最后一句“倚桂杆兮涕沾襟”,诗人依靠着桂树,泪水沾湿了衣襟。通过动作描写,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深的哀愁与思念。

整首诗紧扣一个主题“思乡”,通过自然景象和诗人自身的行为,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念。诗中的情感细腻动人,给人以深深的情感共鸣,使读者也能够感受到那种思念家乡、怀念亲人的复杂情感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