途遇大风

客子南游日欲落,观溪桥头风色恶。
炮车云外天为昏,走石翻江吹倒人。
桥头翁妪邀我宿,呼酒张灯傍僮仆。
夜深抚榻不成眠,瑟瑟馀威振茅屋。
明朝风定天宇白,一笑促装三叹息。
迩来平地多风波,不独江头阻风客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途中遭遇大风的经历,以及他内心的感慨。

开头四句写大风来临的场景:太阳快落山时,旅人走到桥头,突然天色大变。乌云像炮车一样压过来,天空瞬间昏暗,狂风卷起石头、掀起江水,几乎要把人吹倒。这里用夸张的手法("走石翻江吹倒人")突出风的狂暴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

中间四句写躲避风灾:好心的老夫妇留他住宿,大家点灯喝酒取暖。但夜深人静时,狂风仍在屋外呼啸,吓得他睡不着觉。这里通过"抚榻不成眠"的细节,表现出人在自然灾害前的渺小与不安。

最后四句写风停后的感悟:第二天风停了,天空放晴,他笑着收拾行李,却忍不住叹气。由自然界的风波联想到人生的风波,感叹人生路上处处有艰难险阻。最后一句"不独江头阻风客"点明主旨:世上受苦的不止我一个,这是对人生普遍困境的深刻认识。

全诗妙在: 1. 用"炮车云""走石翻江"等形象比喻,把看不见的风写得极具画面感 2. 通过住宿的温暖与屋外狂风的对比,强化危机感 3. 从自然现象升华到人生哲理,但不说教,而是让读者自己体会 4. 语言朴实如白话,却充满张力,比如"一笑促装三叹息"这七个字就包含复杂情绪

胡天游

元岳州平江人,名乘龙,以字行。号松竹主人,又号傲轩。有俊才,七岁能诗。遭元季乱,隐居不仕。有《傲轩吟稿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