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端

春染流云绿,芳烟横高楼。萧萧征马鸣,浩浩佩吴钩。

红尘蔽天地,江湖万里游。驿路逢妇人,流离在嵩丘。

饥寒尚无济,乃言千岁忧。野田花乱开,晚风冷于秋。

无端此一身,白日过人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旅途中的见闻,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反差对比,传递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。

开篇用"春染流云绿"展现明媚春光,高楼间飘着花草香气,但随即笔锋一转——战马嘶鸣、武士佩刀(吴钩)的肃杀场景突然闯入,暗示社会动荡。接着用"红尘蔽天地"展现人世的纷扰,而"江湖万里游"点出主人公的漂泊命运。

旅途中最触动人心的是偶遇一位流离失所的妇人。她连温饱都难解决,却谈论着"千岁忧"(深远的人生忧虑)。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:在生存困境中,人依然会思考生命的意义。结尾处野花乱开、晚风冷冽的景物描写,烘托出主人公"无端此一身"的孤独感——就像突然被抛到世间的过客,看着太阳从头顶掠过,充满对生命偶然性的迷惘。

全诗巧妙运用了三个反差:明媚春景与乱世征战的对比,妇人饥寒处境与哲学思考的反差,以及永恒的自然(白日)与短暂人生的对照。这些反差让诗歌既有画面感,又引发读者对生存意义的思考,传递出一种温暖而苍凉的人生况味。

屈复

屈复(1668~1745)清代诗人。初名北雄,后改复,字见心,号晦翁,晚号逋翁、金粟老人,世称“关西夫子”。蒲城(今属陕西)县罕井镇人,后迁县城北关。19岁时童子试第一名。不久出游晋、豫、苏、浙各地,又历经闽、粤等处,并四至京师。乾隆元年(1736)曾被举博学鸿词科,不肯应试。72岁时尚在北京蒲城会馆撰书,终生未归故乡。 著有《弱水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