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史郑弘良以王命请余画像留国中口占答之

岂是中朝第一流,偶持龙节拂麟洲。
大名那得齐诸葛,遗像何劳比益州。
稍喜文章堪报国,谁凭骨相取封侯。
灵台一片真难状,多谢传神顾虎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是郑弘良在接到皇帝的命令,要求他留下画像时所作的回答。下面我们用简单的话来理解这首诗:

1. 开头两句:“岂是中朝第一流,偶持龙节拂麟洲。” - 这两句意思是,我哪里是朝廷里最出色的人物,只是偶然得到了皇帝的任命,像拿着龙节那样去巡视边疆。

2. 中间两句:“大名那得齐诸葛,遗像何劳比益州。” - 这两句说,我的名声怎么可能和诸葛亮相比,何必非要在画像上和益州(一个地方)相比较。

3. 接下来两句:“稍喜文章堪报国,谁凭骨相取封侯。” -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。他高兴的是自己的文章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,而不是凭借外貌和命运去获得官位。

4. 最后两句:“灵台一片真难状,多谢传神顾虎头。” - 这两句意思是,我的内心世界复杂难以描绘,非常感谢那些能将我的形象画得栩栩如生的画家,比如顾虎头(古代著名画家)。

总结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认可,对名声的淡泊,以及对艺术家的感激。他谦虚地认为自己并不出众,但对自己的文采和为国家做贡献的能力感到自豪。同时,他对那些能理解并描绘自己内心世界的艺术家表示了感谢。

汪楫

(1626—1689)江南休宁人,居扬州,字舟次,号悔斋。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,授检讨。曾充册封琉球正使。旋为河南府知府,官至福建布政使。早负诗名,与汪懋麟并称“二汪”。有《悔斋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