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至遵化

出山风物便清和,森木如云秀霭多。
白水临流照疏鬓,青门折柳记柔柯。
重游化国惊岁月,有象丰年占麦禾。
亦有黄公酒垆在,微官自要阻山河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《初至遵化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来到遵化时所见的景象和感受。下面我来帮你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:

1. 开头两行: - “出山风物便清和,森木如云秀霭多。” - 这两句用的是比喻和直接描述相结合的手法,写出了诗人走出山之后,眼前的景色是多么清新和谐,树木如同云端一样繁茂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秀美的雾气。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。

2. 中间两行: - “白水临流照疏鬓,青门折柳记柔柯。” - 诗人通过“白水照疏鬓”和“青门折柳”的描写,勾勒出一幅清雅的画面。这里的“白水”指的是清澈的河水,“疏鬓”是形容诗人自己已经有些许白发。而“青门折柳”是古代送别时常见的习俗,诗人在河边折柳,不仅是为了送别,也是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。

3. 后两行: - “重游化国惊岁月,有象丰年占麦禾。” - 第三句“重游化国惊岁月”表达了诗人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时对时间流逝的感慨。这里的“化国”可能指的就是遵化这个地方。“丰年占麦禾”则是说,现在这里已经是丰收的景象了,麦田一片金黄。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这个地方变化的观察和感慨。

4. 最后一句: - “亦有黄公酒垆在,微官自要阻山河。” - 最后一句写到了黄公酒垆的存在,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怀念之情。同时,他认为官职微小影响了他对这个地方的亲近,似乎暗示了诗人希望能摆脱官职束缚,回归自然的情怀。

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时光变迁的感慨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情。同时,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对官场束缚的不满,愿意远离尘嚣,享受自然风光的愿望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