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扬州钱帅

名世半千推硕德,淮南第一是扬州。
一尘不动边民乐,知有威声慑虏酋。
人谓儒生将略疏,世人无未识真儒。
天下武夫俱夺气,钱公赤手缚于菟。
丰水有芑岂不仕,论者以为数世仁。
寿皇所以遗嗣圣,如此真材有几人。
夷虏久知唐李揆,近闻松漠搞毡车。
虏在目中余事耳,不烦遥度扫穹庐。
天津桥上骑驴客,儒者知兵似晋公。
五大在边非所称,谋谟合在庙堂中。
春风十里杨花路,天下花中独有琼。
樽俎折冲多胜赏,一时纸贵有诗声。
淮南好客词人盛,风雅而来大小山。
旧客尚余枚叟在,秋风零落鬓毛班。
联名雁塔终呈再,讨贼螺川又几年。
范叔一寒今若此,绨袍或有故人怜。
少陵去阆依严郑,彭泽还家太守贤。
北道主人天下士,何须羞涩问囊钱。
万事消磨独有诗,人言此派在江西。
所期诵句百僚上,佳士由来经品题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上扬州钱帅》是一首赞美扬州地方官钱帅的诗词,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如下:

1.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多个角度赞扬钱帅的才能和功绩,说他不仅品德高尚("硕德"),而且治理有方,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("一尘不动边民乐")。诗中特别强调他虽然是个读书人("儒生"),但军事才能出众,连敌人都害怕他("威声慑虏酋"),打破了"书生不懂打仗"的偏见。

2. 人物形象塑造 - 文武双全:用"赤手缚于菟(空手捉老虎)"的夸张比喻,表现他的勇猛;又用历史名将李揆、晋公(裴度)作对比,突出他的军事谋略。 - 亲民清廉:说他像古代贤臣范叔、严郑一样关心百姓,即使自己清贫("何须羞涩问囊钱")也要为民做事。 - 文采风流:最后提到他爱好诗歌("万事消磨独有诗"),在文人中很有声望,呼应开头"淮南第一"的赞誉。

3. 写作手法 - 大量用典:比如李揆、裴度、范叔等历史人物,但都用得比较直白,即使不了解典故,也能从上下文理解意思。 - 对比衬托:反复用"世人以为...其实..."的句式(如"人谓儒生将略疏,世人未识真儒"),先摆出世俗偏见,再推翻它,突出钱帅的与众不同。 - 画面感强:像"春风十里杨花路"、"樽俎折冲多胜赏"这些句子,既写实景又暗喻政绩美好。

4. 情感表达 全诗充满敬佩之情,但不像一般拍马屁的诗那样空洞。作者具体列举钱帅的政绩、才能、品格,甚至直言他应该得到朝廷重用("谋谟合在庙堂中"),显得很有说服力。结尾"佳士由来经品题"一句,暗示这样的好官应该被更多人知道。

总结:这首诗就像一篇精心设计的"人物特写",用生动的事例、形象的比喻和历史参照,把一个能文能武、深受爱戴的地方官形象立了起来。虽然写的是古代官员,但今天读来,那种对"好官"的期待和赞美依然能引起共鸣。

沈继祖

[明]字公绳,后以字行,更字宜孙,万历(一五七三-一六二o)时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。作山水,溪山宛转,林木森郁,尝为蔡亏父写诘摩诗意图。写闺阁中人,亦有态。《画史会要、明画录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