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和歌辞。大堤曲
二八婵娟大堤女,开炉相对依江渚。待客登楼向水看,
邀郎卷幔临花语。细雨濛濛湿芰荷,巴东商侣挂帆多。
自传芳酒涴红袖,谁调妍妆回翠蛾。珍簟华灯夕阳后,
当炉理瑟矜纤手。月落星微五鼓声,春风摇荡窗前柳。
岁岁逢迎沙岸间,北人多识绿云鬟。无端嫁与五陵少,
离别烟波伤玉颜。
邀郎卷幔临花语。细雨濛濛湿芰荷,巴东商侣挂帆多。
自传芳酒涴红袖,谁调妍妆回翠蛾。珍簟华灯夕阳后,
当炉理瑟矜纤手。月落星微五鼓声,春风摇荡窗前柳。
岁岁逢迎沙岸间,北人多识绿云鬟。无端嫁与五陵少,
离别烟波伤玉颜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大堤上少女们的生活画卷,充满烟火气与淡淡哀愁。
开篇用"二八婵娟"点明主角是十六岁左右的美丽少女,她们在江边开酒炉谋生。"待客登楼""邀郎卷幔"等动作描写,生动展现了她们热情招呼客人的场景,既有市井生活的热闹,又暗含青楼女子的无奈。
中间部分笔锋转向环境描写:细雨打湿荷叶,商船频繁往来。少女们用红袖拭酒、精心打扮,在华丽灯烛下弹琴待客,直到五更天明。这些细节既呈现了江畔夜生活的奢靡,也暗示着她们日夜颠倒的辛劳。
结尾处情感升华:年复一年迎来送往,北方客商都认得这些绿鬓少女。最令人唏嘘的是"无端嫁与五陵少"——她们突然被富贵公子娶走,却要忍受离别之苦,在烟波江上容颜憔悴。这里道出了底层女子无法自主命运的悲哀,即便看似攀上高枝,实则可能陷入更深的孤独。
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,先展现热闹的市井画卷,再聚焦到个体命运的无奈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热闹中的孤独"——江畔灯火越璀璨,越照出这些女子身不由己的凄凉。诗人用明快的笔调写哀伤,让读者在繁华景象中品出人生苦涩。
杨巨源
唐代诗人。字景山,后改名巨济。河中(治所今山西永济)人。贞元五年(789)进士。初为张弘靖从事,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,迁虞部员外郎。出为凤翔少尹,复召授国子司业。长庆四年(824),辞官退休,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,食其禄终身。关于杨巨源生年,据方崧卿《韩集举正》考订。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作于长庆四年(824),序中述及杨有“年满七十”、“去归其乡”语。由此推断,杨当生于755年,卒年不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