酬徐公以新文见招

昨夜霜月明,果有清音生。便欲走相和,愁闻寒玉声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里的诗意瞬间,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。

前两句"昨夜霜月明,果有清音生"像在说:昨晚月亮特别亮,地上都结霜了,这时候真的听到了清亮的声响。这里的"清音"可能是风吹落叶声、虫鸣或是远处传来的音乐,给人清冷幽静的感觉。

后两句"便欲走相和,愁闻寒玉声"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情:听到这声音就想出去应和,但又怕听到像寒玉一样冷清的声音。这里的"寒玉声"可能是比喻月光下清冷的声音,也可能是某种乐器的声音,透着一丝孤独的意味。

整首诗妙在: 1. 用"霜月"两个字就勾勒出秋夜的清冷氛围 2. "走相和"这个动作描写特别生动,让人仿佛看到诗人犹豫要不要出门的样子 3. 最后用"愁"字点出内心淡淡的忧伤,把听到声音时又向往又怕寂寞的复杂心情写活了

就像我们现代人深夜听到窗外传来美妙声音,既想开窗聆听,又怕打破这份宁静的那种微妙感受。诗人用20个字就把这种瞬间的感触写得如此传神。

卢仝

卢仝tóng〈形〉(约795-835) 唐代诗人,汉族,“初唐四杰”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。祖籍范阳(今河北省涿州市),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(今思礼村),早年隐少室山,自号玉川子。他刻苦读书,博览经史,工诗精文,不愿仕进。后迁居洛阳。家境贫困,仅破屋数间。但他刻苦读书,家中图书满架。仝性格狷介,颇类孟郊;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,又近似韩愈。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