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赵德隆秋夕雨

落景翳重城,凝阴起初夕。
萧条飞雨至,散漫轻飙激。
洒幌静弥多,喧檐暴复息。
清商乱急管,遥怨生离席。
游子恒念乡,气凄感时易。
既兴《北风》叹,亦抱《南山》戚。
晨鸡不废度,征雁无宁翼。
向道乖夙期,寸阴违所惜。
咏歌良可兴,幽怀坐填积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萧瑟的夜晚,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,展现了游子思乡的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

开篇用"落景翳重城"描绘夕阳西沉、暮色笼罩城池的景象,营造出压抑的氛围。"萧条飞雨至"四句生动刻画了秋雨忽急忽缓的动态,雨点打在窗棂和屋檐上的声音,仿佛在演奏一曲忧伤的乐章。

"清商乱急管"巧妙用音乐比喻雨声,暗示内心的纷乱。游子听着雨声,思念故乡,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凄凉。"北风叹"和"南山戚"两个典故,加深了这种忧伤情绪。

最后六句写时间流逝带来的焦虑。晨鸡照常打鸣,大雁依然南飞,但诗人却因未能实现理想而感到时光虚度。结尾"咏歌良可兴"看似要振作,实则更凸显了心中郁结的愁思。

全诗以秋雨为背景,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紧密结合,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("洒幌""喧檐")和生动的比喻("清商乱急管"),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雨夜,感受到游子浓浓的乡愁和人生感慨。诗中"恒念乡""感时易"等直抒胸臆的词句,更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。

傅若金

傅若金(1303—1342) 字与砺,一字汝砺,元代新喻官塘(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)人。少贫,学徒编席,受业范椁之门,游食百家,发愤读书,刻苦自学。后以布衣至京师,数日之间,词章传诵。虞集、揭傒斯称赏,以异才荐于朝廷。元顺帝三年(1335),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(今越南),当时情况复杂,若金应付自如,任务完成出色。安南馆宾以姬,若金却之去,并赋诗以言节操。欧阳玄赞其“以能诗名中国,以能使名远夷”。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,年四十而卒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