貂裘换酒 其五

游戏人间耳。甚寻常、墨奴粉隶,两难安置。那有男身刘碧玉,肯学汉宫猪媚。

把一握、云心轻委。记否萝屏秋雨夕,楚灵均、掩泣歌山鬼。

灯耿耿,敛襟对。

眼看江上东流水。想年来、味都尝遍,苦甜桃李。插脚红尘无转劫,谁免谤生薏苡。

且跨虎、空山长逝。几辈情丝能慧断,撇莲华、忏梦清钟地。

天上月,要残矣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看透世态炎凉、选择超脱世俗的浪子心声。

上阕开篇就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游戏,表达对世俗身份的不屑——既不愿做舞文弄墨的文人(墨奴),也不愿当涂脂抹粉的戏子(粉隶)。接着用两个典故自明心志:不会像刘碧玉(古代美男子)那样靠容貌取悦他人,更不会像汉宫人(暗指太监)那样谄媚逢迎。"云心轻委"四字尤为精妙,把飘忽不定的真心比作流云,暗示不愿被世俗束缚。

中段突然插入回忆画面:秋雨打湿藤萝屏风的夜晚,像屈原(灵均)那样独自吟唱《山鬼》,在孤灯下整理衣襟。这个场景充满孤独的诗意,透露作者骨子里的文人气质与现实的格格不入。

下阕转入更深沉的感悟。看着江水东流,尝尽人生百味后,终于明白:只要涉足红尘就难免遭受诽谤(薏苡谤的典故)。于是决定效仿仙人骑虎归隐,斩断情丝,在晨钟暮鼓中忏悔尘缘。结尾"天上月,要残矣"堪称神来之笔——连月亮都要西沉了,暗示超脱时刻的来临,把整首词的意境推向空灵。

全词最动人处在于:表面写看破红尘,字里行间却透着对人间的不舍。那些秋雨孤灯、江流明月的意象,恰恰暴露了文人骨子里的深情。这种矛盾造就了作品独特的张力,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。

姚燮

姚燮(1805—1864)晚清文学家、画家。字梅伯,号复庄,又号大梅山民、上湖生、某伯、大某山民、复翁、复道人、野桥、东海生等,浙江镇海(今宁波北仑)人。道光举人,以著作教授终身。治学广涉经史、地理、释道、戏曲、小说。工诗画,尤善人物、梅花。著有《今乐考证》、《大梅山馆集》、《疏影楼词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