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帘淡月 秋柝
宵凉梦醒,乍一阵西风,隔城吹远。
可可频敲,那识不眠人倦。
衰年正苦银壶箭。
一番秋一番幽怨。
又传哀响,抱关寒起,六街巡遍。
似窗外雨丝风片。
算几家砧杵,絮衣还剪。
战鼓江干,打得市朝都换。
残灯十载愁何限。
一更更心上凄转。
寺钟动了,催人头白,汝南鸡唤。
可可频敲,那识不眠人倦。
衰年正苦银壶箭。
一番秋一番幽怨。
又传哀响,抱关寒起,六街巡遍。
似窗外雨丝风片。
算几家砧杵,絮衣还剪。
战鼓江干,打得市朝都换。
残灯十载愁何限。
一更更心上凄转。
寺钟动了,催人头白,汝南鸡唤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里失眠老人的孤独与哀愁,通过细腻的听觉感受展现时代动荡下的个人悲凉。
上片从夜半惊醒写起:老人被凉意惊醒,听见西风从城墙那头吹来。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不断传来,却不知疲倦的老人正受着失眠煎熬。"银壶箭"指古代计时工具,暗示老人数着时间度日如年。秋风每吹一次,他心里的愁苦就加深一分。更声、寒风、巡夜人的脚步声,这些声音在空荡的街道上回荡,更显凄凉。
下片用比喻手法深化愁绪:窗外的风雨声像剪刀裁衣的声响,让人联想到家家户户准备冬衣的场景。突然转到"战鼓江干",暗示战乱改变了社会秩序。残灯象征老人十年来的愁苦生活,每一更鼓声都让他心头发颤。结尾处寺庙晨钟与鸡鸣相继响起,暗示无眠之夜将尽,但新的一天只会带来更多白发与忧愁。
全词以声音为线索(风声、更声、雨声、战鼓、钟声、鸡鸣),通过失眠老人的听觉体验,既写出个人生命衰老的无奈,又折射出战乱时代的集体创伤。语言看似写景,实则句句含情,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变迁紧密交织,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"忧国忧民"的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