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漂泊在外的官员傍晚眺望荆南风景时的复杂心情。
开篇用"日落晴川泊去舟"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江景:夕阳西下,晴空下的江面停泊着即将远行的船只。这看似平和的画面却勾起了诗人"忆曾游"的思绪,暗示他并非初次来到这个地方。
中间四句通过色彩对比展现秋景:松树掩映的山寺显出青色,枫林深处的驿站小楼透出红色。这些美景本该令人愉悦,但诗人却联想到"过雁"和"清砧"——大雁南飞勾起游子之恨,远处捣衣声更添乡愁。这里用雁群和捣衣声这两个典型意象,生动表现了漂泊者的孤独。
最后两句直抒胸臆:诗人感叹自己官职卑微、一事无成,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("丹心恋帝州"),却只能空怀报国之志。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,正是全诗情感的核心。
全诗妙在将秋日美景与羁旅愁思形成强烈反差,用视觉(青松红枫)与听觉(雁鸣砧声)的双重描写,让读者既能看见风景,又能感受到诗人隐藏在美景下的落寞。特别是最后"空有丹心"的感慨,让每个怀才不遇的现代人都能产生共鸣。
钟顺
广东南海人,字必华。宣德七年举人。景泰中知沔阳州,有惠政。官至广西太平知府。有《鸣盛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