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双调】清江引_采薇首阳空

采薇首阳空忍饥,枉了争闲气。试问屈原醒,争似渊明醉?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伯牙去寻钟子期,讲论琴中意。高山流水声,谁是知音的?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五湖去来越范蠡,甘作烟波计。功成心自闲,名遂心先退,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楚狂接舆歌凤兮,见人忙回避。固知势利心,岂识高贤意?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到头那知谁是谁,倏忽人间世。百年有限身,三寸元阳气,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秀才饱学一肚皮,要占登科记。假饶七步才,未到三公位,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古今尽成闲是非,翻覆兴和废。休夸韩信功,谩说陈平智,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凤凰燕雀一处飞,玉石俱同类。分甚高共低,辨甚真和伪?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道人淡然心似灰,酒色俱无意。绝交鹦鹉杯,退佃鸳鸯被,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利名假饶争到底,争得成何济。谁为刎颈交,那是安窠计?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【双调】清江引_采薇首阳空》是元代散曲作家的一首作品,通过引用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世事的看法。整首作品主要传达了作者对于逃避纷争、寻找心灵安顿之所的向往。

1. 隐居与逃避纷争:“采薇首阳空忍饥,枉了争闲气。”首阳山的隐士伯夷、叔齐宁愿忍饥挨饿也不参与周武王的伐纣战争,白白为一些无意义的纷争而争斗。这是对那些争权夺利、无谓争斗的讽刺。

2. 饮酒求解脱:“试问屈原醒,争似渊明醉?”屈原和陶渊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。屈原清醒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,而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,借酒消愁,这反映了陶渊明对于逃避现实、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。

3. 功成身退:“五湖去来越范蠡,甘作烟波计。功成心自闲,名遂心先退。”范蠡功成名就后,主动辞官归隐,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。这体现了作者对于功成名就后放弃权力、追求心灵宁静的赞同。

4. 世事如梦:“到头那知谁是谁,倏忽人间世。”人间世事瞬息万变,得失成败、是非对错都如同过眼云烟,一去不复返。作者借由历史人物,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。

5. 世间万物平等:“凤凰燕雀一处飞,玉石俱同类。”无论地位高低,无论身份不同,世间的一切都是平等的,不应过分执着于外在的名利地位,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。

6. 归隐淡泊:“利名假饶争到底,争得成何济。”争名夺利、追求功名富贵,最终又能得到什么呢?这实际上是在劝诫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俗世的利益与荣誉,而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淡泊。

7. 远离尘嚣:“道人淡然心似灰,酒色俱无意。”道士的心境淡然如灰,对酒色等世俗享乐都无兴趣。这是作者对于超脱世俗、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一种理想状态的描绘。

通过这些引用和描绘,诗人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:在纷扰复杂的世间,找到心灵的安顿之所,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。这正是这首作品的精髓所在。

钟嗣成

钟嗣成(约1279——约1360),元代文学家,散曲家,字继先,号丑斋,大梁(今河南开封)人,寓居杭州。屡试不中。顺帝时编著《录鬼簿》二卷,有至顺元年(1330)自序,载元代杂剧、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名目。所作杂剧今知有《章台柳》《钱神论》《蟠桃会》等七种,皆不传。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,套数一套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