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登山的所见所感,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人物的联想,表达了淡泊宁静的情怀。
前两句写登山时的场景:踩着石头走过山间小溪,云雾笼罩着竹林掩映的山洞。"云封竹洞"既写实景,又暗示这里像隐士居所般神秘。三四句由景及人:看到池水倒影想起故人容貌,借用筷子(借箸)数算同龄好友。这里用生活化细节表达对老友的怀念。
五六句用两个生动比喻:鸟儿打架差点掀翻窝,蜘蛛悠闲地织着半张网。既展现山间野趣,又暗喻人世纷争(禽斗)与超然态度(蛛闲)。最后两句点题:深冬还能看到菊花,自然联想到爱菊的陶渊明。菊花象征高洁,陶渊明代表隐逸,表达作者向往这种远离尘嚣的生活。
全诗妙在将眼前景、生活事、历史人物自然串联。石头、云雾、菊花这些普通景物,经作者点染都带上情感色彩。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和巧妙用典,让读者感受到他淡泊名利、向往田园的心境。就像用手机随手拍下冬山细节,却配上了走心的文案,平凡中见深意。
张至龙
张至龙,字季灵,号雪林,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与朱继芳同岁(《登东山怀朱静佳》“借箸数同庚”),生平嗜诗,未赴试。年五十左右时,由其友陈起从积稿中选十之一为摘稿。理宗宝祐三年(一二五五),因其子耕老请学诗,又由陈起从摘稿中拈律绝各数首以授,名为《雪林删馀》。今存《雪林删馀》一卷。事见本集自序、《两宋名贤小集》卷三四二。张至龙诗,以汲古阁影宋抄《南宋六十家小集》为底本,参校清颜氏读画斋刊《南宋群贤小集》本(简称读画本)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