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林上人诛茅幽峻虚庵之颜待余命名余自洞登访题为最上庵

霁余屐齿印山苔,兰若相期到远隈。迤逦登椒仍在麓,寂寥闻梵半披莱。

湿侵贝叶花初雨,锡卓嵚岑鹤共来。初地堪符灵峻□,祗桓不藉布金开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登山寻访寺庙的所见所感,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。

首联写雨后初晴,诗人穿着木屐踩过湿润的山路,与友人相约去深山里的寺庙。这里用"印山苔"的细节,生动表现出雨后苔藓松软湿润的触感。

颔联描写登山过程:沿着蜿蜒山路登上山顶,却发现自己仍在山脚位置;寂静中听到诵经声,却只看到半掩在杂草中的寺庙。这种空间错觉营造出深山古寺的神秘氛围。

颈联用两个精巧的意象:被雨水打湿的佛经书页(贝叶),和僧人(锡杖)与仙鹤一同出现的画面。既点明刚下过雨,又暗喻佛法与自然的和谐。

尾联升华主题:这简陋的草庵虽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,却因地处灵秀之境而独具佛性。最后缺失的字可能是"境"或"地",强调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道场。

全诗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(雨后的触觉、诵经的听觉、湿润的视觉),将一次普通的登山访寺经历,转化为充满禅意的精神之旅。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对"简陋之美"的领悟——真正的修行之地不需要奢华装饰,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寺庙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