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龛山

长江限吴越,形势一何雄。
夷岛苍茫外,乾坤浩荡中。
江连埋日雾,汀暗走沙风。
忽起乘桴叹,沧洲不可穷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站在龛山上眺望长江的壮阔景象,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。

开头两句直接点出长江作为吴越两地分界线的雄伟气势。"一何雄"三个字用感叹语气,突出长江的磅礴力量。三四句将视野拉远,苍茫的岛屿和浩荡的天地尽收眼底,展现出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。

五六句转入细节描写:江面上雾气弥漫仿佛能遮蔽太阳,沙洲上狂风卷起沙尘使天色昏暗。这两句通过"埋日"、"走沙"等生动比喻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上的气象变化。

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:突然产生乘木筏远游的念头,但又感叹这茫茫水域根本望不到尽头。"沧洲不可穷"既是对眼前景色的描述,也暗含人生追求永无止境的哲理。

全诗由远及近,由景入情,在雄浑的自然景观中融入人生感悟。语言简练但意境开阔,让读者在感受长江壮美的同时,也能体会到诗人面对浩瀚自然时既向往又敬畏的复杂心情。

朱纯

朱纯(1417—1493),字克粹,号肖斋,自号龟峰识字农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博雅有儒行,太守戴琥深敬礼焉,钦授翰林院简讨召修。正统元年官兵科给事中,后刑科给事中。曾与罗颀、张浩等结“鉴湖吟社”,著有《淘铅集》、《驴背集》、《自怡集》、《农余杂言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