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涯路

天涯望不极,尽是行人路。日日换行人,天涯路如故。

渺渺白云远,萋萋芳草暮。来者知为谁,但见行人去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条永远走不完的天涯路,路上行人来来往往,但路本身始终不变。诗人用简单的画面道出了人生和时间的永恒主题。

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:我们首先看到一条伸向天边的长路,路上挤满匆匆过客。每天都有不同的人走过,但这条路永远在那里,就像时间永远流逝而世界始终如一。这里用"日日换行人"和"路如故"的对比,巧妙写出了人世变迁与自然永恒的关系。

后四句镜头拉远:白云悠悠飘向远方,暮色中的野草茂密生长。诗人站在路边,看着陌生面孔不断经过,却无人停留。这个场景特别能引发共鸣——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路上的行人吗?匆匆走过别人的生命,也看着别人走过自己的世界。

整首诗的美在于用最普通的意象(路、行人、云、草)构建出深刻的意境。它让我们想到火车站的人流,想到商业街的过客,甚至想到社交媒体上不断刷新的陌生头像。诗人八百年前写下的观察,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时代反而更显精辟。它提醒我们:在永远流动的时间长河里,我们都只是短暂停留的过客。

施闰章

施闰章(1619—1683),清初著名诗人。字尚白,一字屺云,号愚山,媲萝居士、蠖斋,晚号矩斋,后人也称施侍读,另有称施佛子。江南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,顺治六年进士,授刑部主事。十八年举博学鸿儒,授侍讲,预修《明史》,进侍读。文章醇雅,尤工于诗,与同邑高咏等唱和,时号“宣城体”,有“燕台七子”之称,与宋琬有“南施北宋”之名,位“清初六家”之列,处“海内八大家”之中,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。著有《学馀堂文集》、《试院冰渊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