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及注释
横江西望阻西秦,汉水东连扬子津。
横江上西望长安,归路为大江所阻挡,向东而望,汉水东连着扬子津。
汉:一作“楚”;连:一作“流”。
白浪如山那可渡,狂风愁杀峭(qiào)帆人。
白浪如山哪里可渡,江上的狂风使船夫失色。
峭帆:很高的船帆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横江上西望长安,归路为大江所阻挡,向东而望,汉水东连着扬子津。
白浪如山哪里可渡,江上的狂风使船夫失色。
注释
汉:一作“楚”;连:一作“流”。
峭帆:很高的船帆。
赏析
“横江西望阻西秦,汉水东连一作楚水东流扬子津。”长江天堑阻隔了李白北上的路途,只能在站在横江向西望了,长江由东西走向变为南北走向,所以用西望,而不是北望。西秦,指唐朝长安所在的地方,李白念念不忘报君恩。汉水,即长江水,东流到扬子津,古地名,实际上是扬子江畔的渡口。长江到江苏地界,俗称扬子江。李白想由此北上,但“白浪如山那可渡”,正赶上那天狂风大浪,白浪如山,根本无法渡船过江。古代人过江可没有现在方便,无论坐火车或汽车,从长江大桥几分钟就可以完全过江,古代长江上没有一座桥,过江主要是船,那时的船一般都是木头做的,根本架不住淘天的白浪,可以说一不小心就可能船翻人亡。所以在风大的日子,船一般是不过江的。“狂风愁杀峭帆人。”从这句来看,当时的船不仅有橹,还有帆,开船的也不只一个人,至少有两个人。一个摇橹,一个挂帆。从诗句来看,狂风让人愁不是李白,而是开船的人,因为不能开船渡人,他们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了,那一家人大小日子也没法过。这里实写开船人愁,而真正愁的是李白。他要北上,究竟为何事,六首词都没有交待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李白不想久居江南,远离唐朝政治中心——长安。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长江险峻的渡口景象,充满豪迈又带点忧愁的江湖气息。
前两句用地理方位勾勒出壮阔画面:站在横江口向西望,波涛阻隔了通往长安的路;向东看,汉水连接着繁忙的扬子津渡口。这种东西对照的写法,让人感受到长江作为天堑的雄伟,也暗含诗人对远方长安的向往。
后两句突然转为动态特写:江中白浪像山一样高,根本没法渡江;狂风把船帆吹得紧绷,连经验丰富的船夫都发愁。这里用"白浪如山"的夸张比喻和"愁杀"这种口语化表达,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渡江的凶险,也透露出人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力感。
全诗妙在短短四句,既有宏观的地理视野,又有生动的细节刻画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对江景的描绘,那种既向往远方又被现实阻隔的复杂心情已跃然纸上。最打动人心的,是诗中那种粗犷真实的江湖气——不美化自然,不掩饰困难,反而在展现惊涛骇浪时,流露出一种豪迈的生命力。
李白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