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以中秋明月为引子,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层层递进的思考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。
首联把月亮比作有情感的仙子("蟾宫"代指月宫),说它每到中秋就格外清澈明亮,仿佛对人间怀有特殊情意。这里用"倍澄清"突出了中秋月色不同于常的特点。
颔联转折巧妙:这样明亮的月光如果都照不亮我的心境,那白发(指衰老)还能在哪里生长呢?用月光与白发的对比,暗示岁月无情。
颈联继续展开联想:月光白白洒在空旷处多可惜,只有透过我的窗棂照进来才算真正实现了价值。这里"闲地"与"幽窗"形成对比,暗含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思考。
尾联突然把视角转向月宫中的桂树:希望月宫好好培育桂树(暗指科举功名),别让普通人抱怨命运不公。最后一句"莫遣平人道不平"既是对月亮的请求,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。
全诗构思精巧,从赏月联想到人生,再借月宫桂树寄托抱负,把常见的中秋题材写出了新意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而是通过月光、白发、桂树等意象,委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焦虑和对人生机遇的渴望,读来耐人寻味。
许昼
生卒年不详。睢阳(今河南商丘南)人。性躁急,与吴融、独孤损为知己。昭宗天复四年(904)登进士第。与朱全忠子号大卿郎君者友善,尝饮于朱全忠洛阳私第,醉后失态,全忠怒欲械之。大卿窃知,先遣人告知,遂逃奔河北。后不知所终。事迹见《唐摭言》卷三与卷一一、《唐诗纪事》卷六七。昼工诗,尤擅五言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