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江静•和梅溪
傍柳移舟风过浦。
借新凉、片云留驻。
丛荷半委,衰兰暗泣,称悲秋词句。
客燕识归程,西风外、联翩飞去。
明霞送晚,回波照人,依稀认,梦游处。
酒意消,诗思苦。
想当时、杂花生树。
春寒未减,清歌乍起,动逢逢鼍鼓。
执手上河梁,临岐泪、满襟如雨。
天涯纵有,平生万感,登楼漫赋。
借新凉、片云留驻。
丛荷半委,衰兰暗泣,称悲秋词句。
客燕识归程,西风外、联翩飞去。
明霞送晚,回波照人,依稀认,梦游处。
酒意消,诗思苦。
想当时、杂花生树。
春寒未减,清歌乍起,动逢逢鼍鼓。
执手上河梁,临岐泪、满襟如雨。
天涯纵有,平生万感,登楼漫赋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感伤画面,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,情感细腻动人。
上片以泛舟江上开篇:诗人乘着小船靠近柳荫,凉风吹过水面,一片云朵仿佛也为这份凉意停留。荷花已凋零大半,兰草在风中低泣,这些景象都成了悲秋的诗句。燕子认得回家的路,在西风中结伴飞走。晚霞映照水面,波光中仿佛看到了曾经梦中游历的地方——这里用燕子归巢反衬诗人的漂泊,用梦影暗示对过去的怀念。
下片转入内心独白:酒劲散了,写诗的灵感却带着苦涩。回想春天时,树上开满杂花,春寒还未消退,突然响起的歌声伴着咚咚的鼓声。最揪心的是送别场景:与友人在桥头紧握双手,分岔路口泪水如雨打湿衣襟。结尾感慨:就算走遍天涯,积攒了万千情绪,最终也只能像古人登楼赋诗那样,把愁绪寄托在文字里。
全词妙在三点: 1. 用"荷败兰泣"等景物拟人化,让自然替人说话 2. "执手泪如雨"的送别场景如电影特写,极具感染力 3. 结尾"登楼漫赋"化用王粲《登楼赋》典故,把个人愁绪升华为古今游子共通的羁旅之悲
就像用文字拍摄了一部秋日文艺片,既有水面晚霞的唯美镜头,又有泪湿衣襟的情感爆发,最后留下悠长的余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