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红梅 锡山舟中遣兴

倚低篷三尺,半生南北,似溪渔惯。
甚当年偏喜问津,近来踪迹都倦。
秋衣乍典。
休辜负酒家新幔。
总难消得,此际闲情,且洗研惊鸥,折苇呼雁。
乱峰青过,又镜渌层层,落霞渐远。
斜阳澹茗烟和梦,愁人正抛书卷。
流莺细啭。
只认做江春才换。
睡起却是,柔橹声中,有翠裙双语,白沙枫岸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写的是一位漂泊半生的旅人,在秋日黄昏乘船途中的所见所感。

上片写船上生活。开篇用"低篷三尺"点明简陋的小船,暗示漂泊之苦。"半生南北"道出常年流浪的疲惫,就像习惯了随溪流漂荡的渔夫。有趣的是,这人年轻时特别爱打听渡口(暗示热衷功名),如今却连靠岸都懒得去。为了喝酒,他当掉了秋衣,可见是个洒脱的酒徒。闲来无事,他逗弄水鸟、折芦苇呼唤大雁,用这些小事排遣寂寞。

下片写黄昏景色。青翠的山峰倒映在如镜的水面,晚霞渐渐消散,画面从明丽转向朦胧。这时煮茶的轻烟混着倦意袭来,愁闷的旅人扔下书卷。听到黄莺啼叫,还以为是春天来了——这个错觉特别巧妙,既写莺声清脆,又暗含时光错乱之感。最后在摇橹声中醒来,发现岸上有穿绿裙的女子说笑,白沙枫叶点缀岸边,给孤寂的旅程添了抹温馨色彩。

全词妙在把漂泊的苦涩写得轻快。虽然"愁人""倦"等字眼透出辛酸,但典衣喝酒、逗鸟听莺这些细节又显得随性自在。最精彩的是结尾,从梦中醒来听到人声,暗示旅途终究会有烟火气的温暖。就像用淡淡的笔墨,画出了一幅会动的秋江行旅图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