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夜访冷公调不遇
叩门适不遇,惆怅缓归屐。
天街月舒波,万户闭一白。
谁家酒兵閧,艳艳烛翻隙。
归来儿女哗,对月学扣额。
祭拜未云已,瓜果竞分擘。
此乐谅无与,只可近书策。
夜深奈明何,相对惟脉脉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《中秋夜访冷公调不遇》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之夜,怀着对友人的思念之情,却未能如愿以偿地拜访冷公的情景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:
1. 佳节欢友生:中秋是传统的节日,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团聚,共度佳节。诗中的“佳节”指的是这个特定的节日,而“欢友生”则表达了作者在这个节日里感到的快乐和与朋友相聚的愉悦。
2. 良夜念孤客:这里的“良夜”指的是一个美好的夜晚,而“念孤客”则表达了作者在这个美好的夜晚里,却因为身处异乡或因其他原因无法与亲人朋友团聚,感到孤独。
3. 叩门适不遇:作者想要去拜访冷公,但当他敲门时却没有遇到冷公。这里的“叩门”指的是作者试图通过敲门来邀请冷公见面,而“不遇”则表示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。
4. 惆怅缓归屐:当作者失望地离开冷公家时,他的心情变得沮丧和惆怅。这里的“缓归屐”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离开时的迟疑和不舍。
5. 天街月舒波,万户闭一白:这两句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景象。月亮高悬,照亮了整个街道,而家家户户都紧闭门户,只有一轮明亮的月亮。这里的“月舒波”形容月亮明亮而美丽,“闭一白”则形容家家户户都关闭门窗,只留下一轮明亮的月亮。
6. 谁家酒兵閧,艳艳烛翻隙:这两句描述了中秋节夜晚的热闹景象。有人在家中举行宴会,酒杯碰撞的声音和蜡烛翻动的声音此起彼伏。这里的“酒兵閧”形象地描绘了饮酒时的喧闹声,“艳艳烛翻隙”则形容蜡烛翻动时发出的光芒。
7. 归来儿女哗,对月学扣额:当作者回到家中,看到孩子们在月光下玩耍,他们欢笑着模仿月亮的样子。这里的“归来儿女哗”形容孩子们回家后的欢乐场景,而“对月学扣额”则描绘了孩子们模仿月亮的动作。
8. 祭拜未云已,瓜果竞分擘:这两句描述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。家人会祭拜祖先,祈求平安和丰收。同时,他们会准备各种水果和食物,一起分享这份喜悦。这里的“祭拜未云已”表示祭拜仪式尚未结束,而“瓜果竞分擘”则形容大家争先恐后地品尝美味的水果和食物。
9. 此乐谅无与,只可近书策: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时光的无奈。尽管这种快乐是难得的,但作者只能通过阅读书籍来度过这些时光。这里的“此乐”指的是这种美好的中秋节夜晚带来的快乐,而“只可近书策”则表示作者只能通过阅读书籍来享受这种快乐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节夜晚的描述,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和对团圆的珍视。同时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和传统价值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