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先贤祠落成时的场景和感受,语言平实却充满情感。
开头两句"平地忽突兀,敏手何神哉"用夸张手法,说祠堂突然拔地而起,赞叹工匠们手艺高超如同神助。"蔼然色笑中"描写祠堂庄重祥和的氛围,让人感受到先贤们通达济世的精神。
中间四句转为抒情。诗人说一进门就感觉祠堂懂自己的心意,虽然建好三年了,却像初次拜访一样新鲜。这说明祠堂设计精妙,让人常看常新。
最后两句点明主题:祭祀典礼关乎千秋万代,最重要的是保持庄重得体的仪式感。诗人通过这座祠堂,表达了对先贤精神的敬仰,也提醒后人要慎重对待祭祀传统。
全诗从建筑写到情感,再升华到文化传承,层次分明。用"通济才""重讨裁"等词语,既赞美先贤的济世之才,也强调祭祀礼仪的重要性,展现了传统文化中"慎终追远"的思想。
熊禾
熊禾(1247~1312年),字位辛,一字去非,号勿轩,晚号退斋。元初著名理学家、教育家。建阳崇泰里(今莒口乡)人,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。幼年颖慧,有志于濂、洛、关、闽之学。访朱熹门人辅广,拜其为师,游浙江,受业于刘敬堂,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。登南宋咸淳十年(1274年)进士,受任汀州(今属福建)司户参军,颇有政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