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八月收到家书后的感慨,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孤独自省。
前两句"擎拳竖脚此苍天,惭愧何曾让昔贤":诗人举手向天,觉得自己虽然努力,但比起古代贤人还是差得远。这里用夸张的动作表达内心的不甘和自省。
中间四句写自己的抱负和处境:"一击便当千里近"想象自己能一击跨越千里;"孤身只合万山巅"却发现自己其实孤独地站在群山之巅;"握中算子饶王伯"手里握着能算计天下的本事;"筑里新声杂铁铅"但创作的新作品却掺杂着铁铅般沉重苦涩的成分。这几句用对比手法,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。
最后两句"斯意今人无会取,故令花草得嫣然"感叹:现在的人都不懂我的心意,反倒让花草得以无忧无虑地绽放。这里用花草的"嫣然"反衬自己的不得志,表达了一种知音难觅的孤独感。
全诗通过夸张的动作、强烈的对比和巧妙的比喻,展现了一个怀才不遇者的形象:他自视甚高却自觉不足,胸怀大志却孤独无依,最终只能无奈地看着平凡的花草自在生长。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,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黄宗羲
黄宗羲(1610年9月24日—1695年8月12日)明末清初经学家、史学家、思想家、地理学家、天文历算学家、教育家,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,汉族,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。字太冲,一字德冰,号南雷,别号梨洲老人、梨洲山人、蓝水渔人、鱼澄洞主、双瀑院长、古藏室史臣等,学者称梨洲先生。黄宗羲学问极博,思想深邃,著作宏富,与顾炎武、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(或清初三大儒);与弟黄宗炎、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;与顾炎武、方以智、王夫之、朱舜水并称为“明末清初五大家”,亦有“中国思想启蒙之父”之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