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水的美丽景色,以及诗人与朋友们乘船游览时的愉悦心情。接下来,我将为您深入浅出地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。
首先,诗题告诉我们,诗人在上元节三天后的一个美好春日,与金茂园、胡蔚岩和汪总中一起,乘舟游览冯子皋的森竹园。接下来,诗人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他们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。
“春在山颠又水涯”,诗人站在山顶,俯瞰四周的美景,又看到水边的春色。此时正是春天,大自然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。
“一枝柔橹划涟漪”,诗人乘坐的船轻轻划动,水面泛起涟漪。这里用“柔橹”形容船桨的柔和动作,展现了乘船游玩的惬意。
“暖风吹我意常醉”,温暖的春风拂过脸庞,让人心生陶醉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陶醉和喜爱。
“村路引人行不疲”,村庄的小路弯弯曲曲,引领着诗人前行,让人不会感到疲惫。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。
“鸡犬声从深树认”,诗人通过鸡犬的叫声,辨认出周围的村庄。这句诗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场景,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。
“田园味让老农知”,诗人通过与老农交流,更深刻地感受到田园生活的韵味。这里表现了诗人与村民的融洽相处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。
“菜花香处柴门掩”,诗人看到油菜花盛开,柴门掩映其中,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。
最后,“写出储王画里诗”,诗人认为眼前的美景如同一幅美妙的画作,让人陶醉。
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春天山水的美丽景色,以及诗人与朋友们乘船游览时的愉悦心情。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,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
张维屏
张维屏(1780-1859年),字子树,号南山,又号松心子,晚号珠海老渔,广东番禺(今广东省广州市)人。嘉庆九年(1804年)中举人,道光二年(1822年)中进士,因厌倦官场黑暗,于道光十六年(1836年)辞官归里,隐居“听松园”,闭户著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