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下何纂纂二首 其一

柳黄知节变,草绿识春归。
复(乐府作复。)道含云影,重檐照日辉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景象,语言清新自然,充满画面感。

前两句"柳黄知节变,草绿识春归"用柳树和草的变化来表现季节转换。柳枝泛黄说明时节在改变,草地返绿意味着春天回来了。这里用植物对季节的敏感反应,生动地展现了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。

后两句"复道含云影,重檐照日辉"把视线转向建筑景观。曲折的走廊映照着云影,层叠的屋檐反射着阳光。这两句通过光影变化,描绘出春日建筑的美丽景象,让整个画面更加立体丰富。

整首诗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春日图:近处是嫩黄的柳枝和青翠的小草,远处是蜿蜒的走廊和层叠的屋檐,在阳光和云影的衬托下,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而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,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喜悦。

王胄

王胄(558~613年),字承基,祖籍琅玡临沂(今山东临沂),生于润州建康城(今江苏南京),王导八世孙。隋朝大臣,文学家。少有逸才,初仕陈朝,陈亡入隋,晋王杨广引为学士。大业初年,为著作佐郎。从征辽东,进授朝散大夫。生性疏率不伦,自恃才高,凌傲时人。杨玄感常与交游,大业九年(613年)杨玄感谋反败亡,潜还江左,被捕坐诛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