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中花 仆将以穷腊去汴,平生亲友,零落殆
梅风味颇已动,感念节物,无以为怀,於是招二三会心者,载酒小集於禅坊。而乐府有清音人雅善歌雨中花,坐客请赋此曲,以侑一觞。情之所钟,故不能已,以卒章记重游退闲之乐,庶以自宽云忆昔东山,王谢感概,离情多在中年。正赖哀弦清唱,陶写馀欢。两晋名流谁有,半生老眼常寒。梦回故国,酒前风味,一笑都还。湖光玉骨,水秀山明,唤人妙思无边。吾老矣、不堪冰雪,换此萧闲。传语明年晓月,梅梢莫转银盘。后期好在,黄柑紫蟹,劝我休官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寒冬腊月即将离开汴京时,与几位知心朋友饮酒听曲的感怀。全词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人到中年的复杂心境,既有对过往的怀念,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。
上片从"忆昔东山"开始,用东晋名士谢安的典故,暗示自己和朋友像当年的名士一样,在中年时面临离别。酒宴上的音乐(哀弦清唱)成了排遣愁绪的方式。"两晋名流谁有"这一问,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慕,也透露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。最后"一笑都还"四个字特别精彩,把所有的愁绪都化作淡然一笑,体现了文人的洒脱。
下片笔锋一转,描绘湖光山色的美景,用"玉骨""水秀山明"这样清新的意象,展现自然之美对心灵的抚慰。"吾老矣"三字直白地道出年龄带来的力不从心,但随即用"不堪冰雪,换此萧闲"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珍视。结尾处想象来年晓月梅梢、黄柑紫蟹的画面,用美食美景劝自己放下官职,这种将退隐生活写得如此诱人的笔法,展现了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。
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记录了中年人的典型心态:对青春不再的感伤、对知交零落的惆怅、对自然山水的眷恋,以及用美食雅趣来宽慰自己的智慧。语言虽简单,但情感层次丰富,既有"寒""梦"这样的冷色调,也有"笑""明"这样的暖色调,最后落在对田园生活的期待上,读来令人会心。
蔡松年
蔡松年(1107~1159)字伯坚,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,故自号萧闲老人。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,金代文学家。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,宋军败绩随父降金,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。完颜宗弼攻宋,与岳飞等交战时,蔡松年曾为宗弼“兼总军中六部事”,仕至右丞相,封卫国公,卒谥“文简”。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,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。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“身宠神已辱”,作品风格隽爽清丽,词作尤负盛名,与吴激齐名,时称“吴蔡体”,有文集《明秀集》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