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夜皇甫冉宅欢宴(一作对酒)

流落时相见,悲欢共此情。兴因尊酒洽,愁为故人轻。
暗滴花茎露,斜晖月过城。那知横吹笛,江外作边声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夜晚在皇甫冉家中欢宴的场景的诗。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,既有悲欢,也有喜悦。让我们来逐句分析:

1. "流落时相见,悲欢共此情。"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流离失所的时候遇见了老朋友,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,此刻有着相同的悲欢感受。可以说,这是一个情感的铺垫,为接下来的相聚情景打下了基础。

2. "兴因尊酒洽,愁为故人轻。" 这两句描述了宴会的情景和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。"尊酒"即是好酒,"洽"意味着和谐愉快。诗人因为好酒和友人的陪伴而感到兴奋,同时,因为见到老朋友,心中的忧愁也减轻了。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欢聚的喜悦。

3. "暗滴花茎露,斜晖月过城。" 这两句则是对宴会环境的描绘。夜晚的花朵在悄悄地滴落露珠,斜阳和月光照亮了城市。这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,也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环境的敏锐感知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。

4. "那知横吹笛,江外作边声。" 在最后两句中,诗人突然转向音乐,可能是宴会中的笛声引起了他的注意。"横吹笛"可能是指笛子独奏,"江外作边声"则可能暗示了边疆的笛声或者边塞的情怀。这里可能是诗人借笛声表达了对远方、对家乡的思念,也可能是对人生旅途的感慨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夜晚在朋友家中的欢宴情景,既有对友情的珍视,也有对自然景色的感知,还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。诗人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,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喜悦、悲欢和对人生的感慨。

张继

张继(约715~约779)字懿孙,汉族,襄州人(今湖北襄阳人)。唐代诗人,他的生平不甚可知。据诸家记录,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(公元七五三年)的进士。大历中,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(今江西南昌市)盐铁判官。他的诗爽朗激越,不事雕琢,比兴幽深,事理双切,对后世颇有影响。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。他的最著名的诗是《枫桥夜泊》。

0